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餐饮文化 餐饮文化

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_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

ysladmin 2024-05-02 人已围观

简介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_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1.���ĺ��������г�ҩ��2.

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_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ĺ��������г�ҩ��

2.我想让老爸吃点中成药试试看,请您推荐!

3.咽中有痰,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一张中药方,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4.紫苏药食同源,发散风寒、行气宽中、止呕、解鱼蟹毒,用对好处多

5.如果梅核气不治疗,会出什么后果,有什么好疗法

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_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

���ĺ��������г�ҩ��

       不用担心 你的这种情况应该属于梅核气 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但是吃饭喝水又不影响 去医院检查 医生又说嗓子里没有异物 这种情况前几天也发生在我身上 它是由于生气引起的 你应该不把它当回事 心情好了慢慢就好了 我昨天买了个心里美的萝卜吃 感觉好多了 你还可以吃吃开胸顺气丸或者开郁老寇丸 很有效果的 但是要提醒你 这个病是在气上来的 所以你只要保持心情愉快 再吃点药 就一定没问题了 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希望可以帮祝你

我想让老爸吃点中成药试试看,请您推荐!

       你好,首先你身体并不瘦,这体重和身高很合适,你舌头偏大偏肥,苔白腻并舌尖红,根据你说的痰多以及喜欢喝点凉水以及有湿诊,基本断定是体内湿气重,你应该没任何严重的病,更不需要补,也不能补。我直接给你的小方子如下:

        竹茹10克 生白术12克 茯苓10克 法半夏15克 桔红6克 枳实6克 炒栀子3克 木通3克 车前子10克

        这小方子吃几天,等到你舌头变小不感觉下牙齿咯舌头,腻苔也退了,痰少了或没了,就可停止服用。具体时间你根据情况控制吧。

        再吃几天丹栀逍遥丸,那你的总是感觉嗓子有东西的感觉也自动消失的。

咽中有痰,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一张中药方,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痰湿为邪,随气而行,阻滞气机,行至五脏则五脏病,行至经络则经络病,所以中医有“怪病之谓痰”的说法。

       陈夏六君子丸

       作用: 补脾健胃,理气化痰。

       参术健脾丸

       作用: 健脾消食。

       参苓健体粉

       作用: 补气健脾,和胃渗湿。

       参苓健脾丸(党参健脾丸)

       作用: 健脾,开胃,消食。

       补益资生丸

       作用: 滋阴补气,调养脾胃。

       补脾消食片

       作用: 补脾健胃、消食化滞。

       日常饮食要忌食生冷,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紫苏药食同源,发散风寒、行气宽中、止呕、解鱼蟹毒,用对好处多

        很多女性在咽口水的时候,发现喉咙里好像有东西堵着,用了不少清热解毒的药,就是没有疗效。

        这种感觉很奇怪,虽然明显能感觉到咽喉中的异样,但也只是感觉,并不是真的有东西在那堵着,吃饭说话也不受影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心情不舒畅,使得肝气瘀滞,痰与气纠结 ,停留在咽喉所致。

        患这种病的多数是女性,而且是情绪不佳的女性,她们有气闷在心里,气机阻滞,结于咽喉。而且这个病的发病与情绪的波动高度吻合,情绪好的时候一切正常,只要情绪不好了,病情顿时加重。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针对这种病有一个方子,叫“半夏厚朴汤 ”。

        药物组成:半夏、厚朴、茯苓、苏梗、苏叶、炒香附、陈皮、生姜

        这张方子很不简单,能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治咽中如有物堵,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适合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津聚为痰,与气相互凝结于咽喉而成的患者。大家看这个描述是不是跟甲状腺结节非常相似?事实上,这个方子辩证加减也能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

        具体说一下方子中的用药:

        半夏,前面我有一篇文章专门写了,它的作用就是化痰,能通能散,可消积散结。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厚朴 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主要用于湿气滞涩以伤中气,痰饮喘咳。

        《和剂局方》:治疗痰饮阻肺,肺气不宣,咳喘胸闷者,厚朴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常与紫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

        茯苓在这里主要用于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苏梗和苏叶都属于紫苏的一部分,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紫苏 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

        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

        梗有平气安胎之功;

        子能镇咳、祛痰、平喘、发散精神之沉闷。

        叶又供食用,和肉类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种子榨出的油,名苏子油,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供工业用。

        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有一张名方《越鞠丸》中就有香附的身影,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

        陈皮 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生姜 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具体的用法我们之前也说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多说。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此方具有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的功效,临床具体运用可根据患者病情加减,在这里我简单列了几个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伴咽喉疼痛者,加牛蒡子、山豆根。

        咽中有痰难以咯出者,加花粉。

        咽痒者,加芥穗、乌梅。

        伴咽喉不利、声音嘶哑者,加青果、元参、木蝴蝶;病程长,久治不愈,痰为胶状者,加赤芍、海浮石。

        用其他药均无效者,本方加浙贝、乌梅、升麻、威灵仙、夏枯草、猫爪草。

如果梅核气不治疗,会出什么后果,有什么好疗法

       紫苏,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入药则分为苏叶、苏梗、苏子三种。紫苏子化痰的力量比较强,药性比其他两者强,可化痰散结,如三子养亲汤。平素所言紫苏是指苏叶和苏梗,在常见处方中,药师抓药时也一般是苏叶、苏梗各半。梗者中空利水,故能畅达中焦,对脾胃有好处;叶者散也,故可发散风寒。下面,我将结合功效来阐述紫苏的临床应用。

       风寒表证通常兼有气滞,表现为胸腕满闷、恶心,呕吐等,常配伍陈皮治疗,如中成药香苏散。

        秋天燥咳患者比较多,可分凉燥和温燥两种。秋燥之小寒则表现为咳嗽、痰少、口鼻干燥等。临证治疗凉燥兼风寒表证患者时,可用杏苏散或中成药杏苏止咳露。

        紫苏性温,其解表之力也比较湿和,感冒轻症患者乃至淋雨受寒,都可用苏叶、苏梗泡水饮用,效果比生姜、葱白煮水显著。苏叶温行入血,成人一次用6g入煎剂,虽不酿汗然解肌之力亦在,与荆芥相须为伍则发汗见汗。

       脾胃位于中焦,若患者气机不畅,雍阻中焦则有恶心、呕吐,我常用紫苏配伍半夏、陈皮治疗。如患者总咽喉中有异物感,无疼痛,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如有物阻,与情志有关,若焦躁、烦闷甚,则病情加重,常无器质性病变,中医将其称为“梅核气”,《金匮要略》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厚朴汤中即含有苏叶。

        紫苏属于解表药,所以很多医书都不提及其止呕作用,而是将该功效概括到行气宽中的功效范畴,临证则以行气宽中的治法来止呕,如连苏饮。

       须注意的是,患者若是单纯呕吐,伴大小便不通,属关格重症表现,先用鸽子汤加靡粥养胃气,再予以连苏饮治疗,则属于中医“四两拨千斤”的治疗方法,所谓“轻舟速行,船小好掉头”。自此案例后,临证治疗恶阻患者,我都先予以小量连苏饮(黄连1~2g,苏叶2~3g,也可加一点苏梗)治疗,然后再辨证论治。

        苏叶也是治疗妊娠恶阻的要药之一。产后妇女体质比较虚弱,寒病较多,中医有言“产前宜凉,产后宜温”,即是女性产后服用生化汤、温经汤的原因;而产前孕妇则多不怕冷,有的还伴温热表现,此时可适当使用凉药,我临床常建议患者用黄连、苏叶泡水饮用,以降逆止呕安胎。

       生活中吃了鱼蟹,我们可能会出现两种不良反应:一是吃后吐泻,特别是进食鱼蟹不干净时;二是吃后容易过敏,比如皮疹、腹痛、腹泻等。此时可用紫苏治疗,常用剂量3~10g;也可与生姜同用。须注意的是,紫苏和其他辛温解表药一样,有香味,容易挥发,所以不宜久煎,3~5分钟即可。

        此外,因紫苏和生姜同属药食同源的植物,故两者不仅均可解鱼、虾、蟹、螺(田螺)之毒,若将两者与上述食物齐炒也是极好的调味佳品,可提鲜去腥。而且芳香的药物还可醒脾开胃,促进食欲。若在秋天膏肥蟹美的季节,可将紫苏和螃蟹齐蒸以去腥;吃蟹后,再用紫苏和生姜煮水饮用,以温胃、暖胃、抗过敏。

       穆药师提醒你:

       1.几个小偏方:

       方1

       组成绿茶、月季花、玫瑰各3 克,桔梗、山萸肉各6 克。

       用法研为细末,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气滞血瘀之梅核气。

       方2

       组成绿萼梅、绿茶、合欢花各3 克,枸杞子5 克。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梅核气。

       方3

       组成生蜂蜜20 克,鸡蛋1 个,香油数滴。

       用法鸡蛋打入碗中搅匀,沸水冲熟,调入蜂蜜及香油,顿服,1 日2次,早晚空腹服。

       主治梅核气,肺胃虚火,口咽干燥,时轻时重,以及慢性咽炎。

       2.其它方法:

       梅核气的诊断要点

       1.以咽内异物感为主要症状,但不碍饮食。症状的轻重与情志的变化有关。

       2.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属正常,无任何有关的阳性体征。

       3.本病需与虚火喉痹,咽喉及食道肿物相鉴别。虚火喉痹觉有异物刺痛感,并觉咽喉干燥,常有发出“吭喀”声音的动作,症状与情志变化关系不大;检查时可见咽喉粘膜呈微暗红色,喉底有淋巴滤泡增生。咽喉及食道肿瘤,吞咽困难,有碍饮食,肉眼检查或X光钡剂透视可发现肿瘤。

       --------------------------------------------------------------------------------

       梅核气的辨证分析

       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若为情志所伤,肝失调达,则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病乘脾,以致肝郁脾滞,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为病。由于肝气郁结,患者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心烦郁怒,暖气,喜太息。脾虚痰聚者,则喉中痰多,肢倦纳呆,脘腹胀满。总的治疗方法是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散结除痰。

       --------------------------------------------------------------------------------

       梅核气的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型

       证见 咽喉内有异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甚则感到窒闷难忍,但不碍饮食。患者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善太息,郁怒,嗳气。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

       1.主方半夏厚朴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紫苏12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服。

       胸胁苦闷者,加柴胡12克、薤白15克。口干,舌质偏红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

       2.中成药

       (1)逍遥丸,口服,大蜜丸每次2丸,水蜜丸每次10~15克,每日1—2次;水泛丸每次8~10丸,每日1。3次。

       (2)丹栀逍遥丸,每次6—8片,每日2次。

       脾虚痰聚型

       证见 咽喉内异物感,常觉痰多难咯。或有咳嗽痰白,肢倦,纳呆,脘腹胀满。舌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 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

       1.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神曲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砂仁6克(后下)。水煎服。

       若痰黄舌红者,加黄芩12克、薄荷6克(后下)。心烦者,加合欢花10克、素馨花10克。

       2.中成药

       (1)四君子丸(冲剂、液、袋泡剂),口服,水泛丸每次3—6克,冲剂每次15克,袋泡剂每次1~2袋,每日3次;合剂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

       (2)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3)香砂养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

       梅核气的外治法

       用冰硼散、冰麝散慢慢咽服,每次0.5克,每日6~7次。

       --------------------------------------------------------------------------------

       梅核气的其他疗法

       1.针灸治疗

       (1)毫针刺廉泉穴,针尖向上刺至舌根部,并令患者作吞咽动作,至异物感消失为止。

       (2)取合谷、内关、太冲、丰隆等穴,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

       2.饮食疗法

       (1)合欢花蒸猪肝:合欢花(干品)10~12克,放碟中,加清水少许,泡浸4—6小时,再将猪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

       (2)玫瑰花茶:玫瑰花瓣(于品)6-10克,放茶盅内,冲人沸水,加盖煽片刻,代茶饮。

       (3)葱煮柚皮:鲜柚皮1个,在炭火上将外层黄棕色烧焦,刮去表层,然后放人清水中泡浸1日,使其苦味析出。再切块加水煮,将熟时以葱两棵切碎加入,用油、盐调味,佐膳。

       3.咽喉部导引法

       (1)不拘行立坐卧,随时闭目静心,待神调气定后,即行叩齿36次,再以舌上下左右搅动,待津液满口时进行鼓漱,然后如咽硬物状,将咽津吞下。

       (2)静坐,以舌托上腭,凝神该处有一股凉水流下,待将满口时,吞下。

       4.预防调护

       (1)细心开导,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

       (2)少食煎炒炙焯辛辣食物。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或用咽喉部的导引法进行锻炼。

       参考资料:

医康网

       好了,今天关于“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