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家常菜做法 家常菜做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解_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解与功效

ysl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解_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解与功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1.治疗眩晕的药方要用到哪些药材?2.天麻怎么吃最营养3.中医辨证脾虚的方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解_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解与功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

1.治疗眩晕的药方要用到哪些药材?

2.天麻怎么吃最营养

3.中医辨证脾虚的方法以及具体调理思路

4.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效

5.半夏白术天麻汤怎么吃

6.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怎样治疗?

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解_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解与功效

治疗眩晕的药方要用到哪些药材?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眩晕的病因复杂,可由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的多种病因所引起。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久远,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痰饮、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

       方一张氏眩晕方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泽泻24克,生白术9克,钩藤15克。

       功用健脾利水,消肿。

       主治内耳眩晕。

       方解方以泽泻利水消肿,白术健脾利水,钩藤平肝潜阳,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水,平肝熄风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张氏眩晕方具有利尿、消除内耳水肿、镇静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半夏白术天麻汤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半夏9克,白术9克,天麻9克,茯苓9克。

       功用化痰降浊,健脾和胃。

       主治痰浊中阻型眩晕。

       方解无痰不作眩。方以半夏燥湿祛痰,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天麻熄风平肝,诸药合用,共奏豁痰降浊,健脾和胃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调脂、镇静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天麻钩藤汤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天麻9克,钩藤9克,石决明30克,山栀9克,茯苓9克,菊花9克,白芍9克,代赭石15克,陈皮9克。

       功用平肝熄风,和胃降浊。

       主治肝阳上亢型眩晕。

       方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方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代赭石镇肝潜阳,山栀、菊花清肝,芍药养阴敛肝,陈皮和胃,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胃降浊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天麻钩藤汤具有降血压和调节血脂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补中益气汤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党参9克,黄芪15克,白术9克,陈皮9克,升麻9克,归身9克,钩藤9克,半夏9克,茯苓9克。

       功用补中益气,养血熄风。

       主治中气不足型眩晕。

       方解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则发为头晕目眩。方以参、芪、苓、术、草益气健脾,升麻、柴胡提升清气,半夏、陈皮理气和中,当归养血和血,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养血熄风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益气养血汤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15克,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钩藤9克,珍珠母30克。

       功用益气养血,熄风安神。

       主治主治气血二虚型眩晕。

       方解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则发为头晕目眩。方以参、芪、苓、术益气健脾,归、芍、芎养血和血,钩藤、珍珠母平肝熄风,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熄风安神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益气养血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质代谢,镇静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止晕方

       出处《中华医药化工》

       组成煅磁石30克(先煎),石决明18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蒺藜12克,制稀莶9克,西羌活1.2克,北细辛0.45克,甘杞子15克,制首乌5克,紫河车5克,炒当归9克,炒白芍9克,五味子2.4克,白沙参3克,炙黄芪12克,旋覆花5克(包煎),海蛤粉5克(包煎),南沙参12克,法半夏5克,橘络红各3克,川贝母5克(杵),夏枯草9克,云茯苓9克。

       功用补精益气,安神和络化痰,佐以熄风潜阳。

       主治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征)。

       方解本症既非单纯风、火、痰之实证,亦非单纯之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虚候,而是精气不足,肝肾并虚,肝阳痰火为患。病情复杂,治应标本兼顾,阴阳并补,气血两益,肝肾同滋。痰火固宜清化,然病久痰逆络痹,须兼而治之,故温清润化同用,苦降和络并施,佐以石决明、牡蛎、白蒺藜,平肝熄风潜阳。用羌活、细辛者,取其引药上下分行。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止晕方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镇痛,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二陈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橘红各5两,白茯苓3两,甘草1两5钱。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为患,胸膈痞闷,头痛恶心。

       方解痰湿困阻,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发为眩晕。方以半夏、橘红化痰理气,茯苓健脾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二陈汤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

       用法每服4钱,用水1盏,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八八风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8两,白芷、前胡各1斤,黄芪、甘草、人参各2斤,羌活、防风各3斤。

       功用疏散风邪,清利头目。

       主治风气上攻,头目眩晕。

       方解无风不作眩。方以藿香、白芷、羌活、防风疏散风邪,前胡理气化痰,黄芪、人参、甘草补气,诸药合用,扶正祛邪,以收散风邪,利头目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八风散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2钱,食后温服。

       方九下痰丸

       出处《增补验方新编》

       组成白矾1两,细茶叶5钱。

       功用化痰祛风。

       主治风痰眩晕。

       方解方以白矾化痰祛风,风祛痰消则眩晕自止。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下痰丸具有降脂、抗炎等作用。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远姜汤送下。

天麻怎么吃最营养

       你好,这个方子就是来补气血运气血并健脾胃,同时去寒痰。注意只能去寒痰的,如果是热性的痰,那这个方子是完全不可用的。

        另外这样的方子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是不能随便吃的:

       1.有感冒等外感时不可吃。

       2.内在有郁血有热痰等明显的邪气在身体里的情况也不能吃,一吃就把邪气全部补住,罪过!

        大概是这么些,对一般的气血虚,那这方子是很好的,很合适。你斟酌着看吧。

        再会。

中医辨证脾虚的方法以及具体调理思路

       1、芎麻蒸鱼: 原料:天麻15克,川芎10克。 烹制方法:鲤鱼1尾。鲤鱼去鳞甲、肠杂,洗净,剖开,放入天麻、川芎,加生姜、胡椒、盐等,置碗中,添适量的水,蒸熟。 食法、食量:除去川芎食。 功效:以天麻平抑肝阳、止痛,川芎镇静止痛。 适应范围:用于肝阳止亢或高血压病,眩晕头痛。 2、天麻炖鸡 原料:母鸡1只(重约1500克),天麻15克,水发冻菇 50克,鸡汤 500克,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切片,放入碗中,上笼蒸10min取出。鸡去骨切成小块,用油氽一下,捞出。葱、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鸡汤和调料,倒入鸡块,用文火焖40min,加入天麻片,再焖5min,勾芡,淋上鸡油。 食法、食量:佐餐或单食均可。 功效:平肝息风,养血安神。 适应范围: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风湿痹之肢体麻木、酸痛,中风瘫痪,神经性偏头痛,神经衰弱之头昏、头痛、失眠等症。 3、天麻猪脑粥 原料:天麻10克,猪脑1个,粳米250克。 烹制方法:将猪脑洗净,与天麻共同置入沙锅内,再放入粳米,加清水煮粥,以粥、脑熟为度。 食法、食量:每日晨起,服用温热粥1次。 功效:平肝息风,行气活血。 适应范围: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美尼尔病、头风所致的头痛等症。 来源:《常见病食疗食补大全》。 4、天麻烧牛尾  天麻烧牛尾原料:天麻10克,牛尾2条,母鸡肉、肘子、干贝母、调料知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笼蒸透切片。用母鸡、肘子肉同煮汤。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放入锅内,加水、葱、姜、白酒煮开以去异味,再将已去掉异味的牛尾挑入煮好的母鸡、肘子汤锅内,同时也将火腿、干贝、调味品放入汤内,用文火煨2h。熟后将牛尾、母鸡、肘子挑起,整齐地码入盘中,然后再将天麻片镶于盘周围,淋上熟淀粉,浇上香油即成。 食法、食量:每天食肉、喝汤1~2次。 功效: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 适应范围:适用于头晕、头痛、风潮等症。 来源:《食用菌饮食疗法》。 5、天麻炖甲鱼 原料:甲鱼1只(约450g),天麻片15g,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用沸水将甲鱼稍烫一下后,刮去表面泥膜,挖净体内黄油。用甲鱼胆在甲鱼壳背上涂1周,腹盖向上置于容器中,再将天麻片、葱、姜覆盖其上,加黄酒适量后,容器加盖,隔水炖1.5~2h。 食法、食量:食时,根据食者的喜好,用麻油或调制蒜泥等调味汁水,蘸食新炖熟的天麻及甲鱼,并喝汤。 功效: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活血散瘀。 适应范围:适用于高血压、肝炎等症。 来源:《膳食保健》。 6、天麻鲤鱼 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尾(1.5千克),酱油、料酒、食盐、味 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葱、姜、水豆粉适量。 烹制方法: ⑴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⑵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置盆内,然后放入葱、姜,加入适量清水后,上笼蒸约30分钟。 ⑶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和姜,另用水豆粉清汤、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成。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 适应范围: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7、半夏白术天麻汤 原料: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功效: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证。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内生风痰之剂。若痰因湿生,主要用白术燥湿化痰。晕由于风,辅以天麻平熄内风。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红、甘草补脾益气,化湿和中。并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8、天麻竹沥粥 原料:天麻10克,粳米100克,竹沥30克,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风,清热化痰。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来源:《百病饮食自疗》。 9、天麻肉片汤 来源于《中国药膳学》。 原料:天麻、猪肉各适量。 烹制方法:天麻浸软切片待用。肉片做汤,加入天麻片3~6 g共煮。 食法、食量:药、肉、汤俱食,宜常服。 功能: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10、天麻蒸猪脑  天麻猪脑粥原料:天麻10克 猪脑2只 姜5克 大蒜10克 葱5克 盐5克 绍酒5克 鸡汤200毫升 烹制方法: 1.把天麻打成细粉9猪脑去红腺及膜洗净,姜、蒜洗净,切片,葱切花。 2.把猪脑放在蒸盆内,加入天麻粉、盐、姜、葱、蒜和鸡汤。 3.把盛有猪脑的蒸盆置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3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猪脑1只。 功效:平肝熄风,降低血压。高血压风痰上逆型患者食用。 11、天麻煮鸡蛋 功效:治疗头痛目眩 配方制作:鲜天麻60克、鸡蛋3个、水1000克。先将鲜天麻切片放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用法:隔日一次食。 12、天麻枸杞煮猪脑 功效:对头昏头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猪脑2副。将鲜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时,放入洗净的猪脑煮熟后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食,或隔日一次也可。 13、天麻山药炖乳鸽 功效:具有补肝益肾、健胃、健脾、补气益肺,滋肾固精等功效。可治疗病后虚弱、阳痿早泄、消渴症、妇女血虚、月经不调和闭经、头痛、眩晕等症。 配方制作:鲜天麻、鲜山药、葱白段各100克,乳鸽4只,猪肉,猪熟肚片、猪腰子各250克,水发绿豆粉条、莴笋、藕各150克,豆腐干200克,生姜片25克,料酒35克,精盐1O克,鸡精5克,胡椒粉3克,鸡汤3000克。将高压锅置于火上,锅内加入鸡汤、天麻、山药、乳鸽块、生姜片、猪肉、藕片、豆腐干、料酒、胡椒粉、精盐、葱白段,烧沸后,打去浮沫,加阀压10分钟,停火降温后,加入其它原料和鸡精,再烧开后,即可食用。 用法:食肉饮汤。 14、天麻鸭子 功效:滋阴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阴虚阳亢,目眩头晕,耳鸣头痛,口苦咽干等症。 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生地30克,水母鸭1只(约500克)。将鸭宰杀,去毛及内脏,与洗净切片之天麻,生地共炖至鸭料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 用法:食肉饮汤。 15、天麻肉片汤 功效:滋补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眩晕,头痛等症。现多用于高血压、耳源性眩晕等。 配方制作:天麻猪肉各适量。天麻切薄片待用;肉切片做汤,加入鲜天麻片60克共煮。 用法:药、汤俱食。  16、天麻核桃鱼  天麻核桃鱼原料:去皮鲜天麻100克,核桃仁3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条(约1500克),酱油5克,料酒10克,精盐5克,味精2克,白糖5克,胡椒粉2克,香油10克,葱姜各10克,水豆粉10克。 做法: 1.将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盒内;将川芎、茯苓切成片,用第二次淘米水浸泡,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等的淘米水中浸泡4小时左右,捞起沥干水份切片(丝)待用。 2.将天麻片(丝)、核桃仁放入鱼头和鱼腹内,鱼置盆内,然后放入葱、姜,加入适量清水后,上笼蒸30分钟左右。 3.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姜,另用水豆粉、清汤、白糖、精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鱼上即成。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补脑益智。 应用:佐餐食用。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智力低下等症的辅助食疗。  17、天麻鱼头汤  天麻鱼头汤原料:活鲤鱼一条,去皮鲜天麻100克,茯苓10克,川芍、姜末各6克,酱油、麻油各10毫升,黄酒15毫升,白糖20克,葱9克,精盐、味精、胡椒粉各3克,水淀粉、鲜汤各适量。 做法: 1.将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盘内;将川芎、茯苓切成片,用二次淘米水浸泡数小时,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淘米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天麻切成薄片待用。 2.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置盆中,然后放入葱、姜,加水适量,上笼蒸30分钟出锅待用。 3.用水淀粉、鲜汤、白糖、精盐、味精、胡椒粉、酱油、麻油等调料,在锅内烧开勾芡,浇在鱼头上即成。 功效:活血祛风,养血生发,健脾和中,补益肝肾。 应用:佐餐食用。适用于生发护发,此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目眩肢麻、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的辅助食疗。  18、天麻冬菜扣肉  天麻冬菜扣肉原料:去皮鲜天麻150-200克,五花猪肉500克,川冬菜200克,姜片15克,料酒10克,酱油10克,肉汤200毫升,胡椒粉2克,精盐5克,蜂蜜20克。 做法:天麻洗净砸碎,五花猪肉入热水锅中煮片刻,捞出抹上蜂蜜入热油锅中炸成金**,捞出放凉切片,码于盘中。川冬菜洗净切碎,入砂锅,盐、葱、姜、味精、酱油、料酒及肉汤煸炒,浇在肉片上,撒上天麻、盐、胡椒粉,入蒸锅蒸30分钟即可膳食。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止血。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并能润肠胃,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滋润皮肤,使毛发光泽。  19、天麻山鸡火锅  天麻山鸡火锅原料:去皮鲜天麻片100克,鲜何首乌50克,鲜人参片25克,山鸡一只(重约2000克左右),鲜香菇500克,熟鹌鹑蛋16个,菠菜、土豆各250克,水发粉条150克,韭菜末、精盐、鸡精、色拉油、香油、生姜片、花椒粉、葱白段、料酒、高汤适量。 制作: 1.将山鸡烫去毛、爪、嘴,剖腹去净内脏,洗净,剁成块;天麻、何首乌洗净切成薄片。 2.锅置火上,锅内加入色拉油烧熟,加入生姜片、葱白段、花椒粉、山鸡块妙香后,加入高汤、天麻片、何首乌片、人参片烧沸,打去浮沫,烧至九成熟后,加精盐、料酒烧熟后待用. 3.土豆去皮,切片,用水漂洗后装盘待用;香菇去蒂洗净,撕成条装盘;菠菜去根和老黄叶,洗净理顺好,装盘;水发粉条洗净切段,装盘;熟鹤鹑蛋去皮,装盘待用。 4.将韭菜末、香油、精盐、鸡精、色拉油拌匀,制成调料盘,每人一盘,再将锅内炖好的原料倒入火锅中,点燃火烧沸,烫食或蘸食。 功效:何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具有补肝、益肾补血、祛风活络等功效;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等功效;山鸡性味甘温,具有滋养气血、强筋健骨等功效.何首乌、人参、山鸡与天麻合用,具有大补气血、益肝肾、乌须黑发等功效,可治疗气血两虚,适合舞蹈演员、运动员等活动强度大者食用。  20、天麻猪排骨火锅  天麻猪排骨火锅原料:去皮鲜天麻200克,猪排骨750克,猪肉500克,薏苡仁、草果、莲子、猪板油各50克,菜花250克,小白菜、平菇、花生油各100克,冰糖20克,姜末35克,料酒30克,猪肉汤3000毫升。 制作: 1.天麻用温水浸泡30分钟,洗净,切成薄片;草果去子粒留果皮;薏苡仁洗净去杂质;莲子温水泡发去心;猪排骨洗净沥去水,用砍刀剁成6-8厘米长的小段,入开水锅氽一下,捞出沥去水;猪肉用片刀切成厚0.3厘米、长6-8厘米、宽4-6厘米的薄片;冬瓜去皮和瓜瓤,切成薄片;菜花切成小朵;平菇撕成条状;小白菜洗净。以上原料除药物和猪排骨外,均装盘待用。 2.炒锅置火上,放花生油烧热,下姜末炒几下,放入猪排骨炒至白色,加入猪板油、冰糖、精盐、料酒,炒匀,加入猪肉汤烧开锅,打尽浮沫,倒入大锅中,加入药物煮15分钟后,即可食用。亦可用香油、味精、精盐配制成调味盘,每人一盘,蘸食或饮汤。 功效:猪排骨性味甘、平,具有补阴益髓之功效。草果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具有燥湿去痰、祛寒止痛、消食化积等功效。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健脾利湿等功效。猪排骨、草果、薏苡仁、莲子与天麻合用,能健脾燥湿,行气止痛、消食平胃,适用于虚寒、饮食停滞、食欲不振、手足发冷、湿重便糖等症的辅助食疗。  21、天麻煮鸡蛋 功效:治疗头痛目眩 配方制作:鲜天麻60克、鸡蛋3个、水1000克。先将鲜天麻切片放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用法:隔日一次食。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效

       中医辨证脾虚

       脾是中医脏象学中的五脏之一,它与现代解剖学所指的“脾脏”不是同一概念。中医诊断“脾虚”,是以脾的生理功能减退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为依据。因此,在了解“脾虚”之前,先要了解脾有哪些生理功能。

        中医的“脾”有三大生理功能。一是“运化”;二是“升清”;三是“统血”。

        中医学认为,人出生后,依赖脾的“运化”功能,与胃一起摄取饮食中的营养,化生气血,充养肌体,维持生命活动。历代中医非常重视脾的“运化”功能,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尤其是对体虚者的调养,或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或延缓中老年衰老。对于患者而言,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疾病的预后良好。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肌肉丰满、强劲有力、脉搏充盈。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会出现以下两类症状:一是对食物消化功能减退,表现为没有饥饿感,食欲减退,食量减少,食后脘腹胀满,尤其在劳累后,腹胀明显加重。消化功能减退,必然使营养吸收减少,其结果是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全身无力,舌色淡白,脉搏无力。其次,脾对水液的“运化”功能减退,可见大便稀薄不成形,劳累后下肢浮肿,入睡后口角流涎,舌胖大,舌边有齿痕等。

        脾的第二个功能是“升清”。何谓“升清”?“升”就是向上输送之意;“清”是指体内的营养物质。脾的升清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把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头部,保持头部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升清功能正常的人,表现为精神振作,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不易疲劳。升清功能减退,头部供养不足,就会出现精神疲倦,脑力不济,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目眩,或饭后困倦欲睡,或一时性两耳如塞,或入睡后两目闭合不全等。二是清气有“托举”脏腑组织的功能。人体的脏腑及其他组织器官之所以能够维系在体内相对固定的位置,与脾的升清功能有关。当这一功能减退,会出现“清气下陷”的症状,如内脏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清气下陷”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如饭后就想大便,喝冷饮或稍食油腻即泄泻,疲劳时尿液浑浊等。说明“清气下陷”使部分营养物质通过大小便流失。

        脾的第三个功能是“统血”。“统血”是指脾能使血液稳定地在血管内流动而不溢于脉外,这是脾的“控制、固摄”功能。当脾的统血功能减退,就容易发生出血,如皮下出血而见青紫瘀斑点,或消化道出血而见呕血(咖啡色呕吐物)、便血(柏油样大便),或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

        综上所述,当脾的三大功能减退,出现上述各类症状,均可诊断为“脾虚”。但每个人的表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造成脾虚的原因很多,一般多由饮食失调,久病重病,身心过度疲劳,或好逸恶劳,缺少运动等原因所致。经调查统计,脾虚多见于小儿和中老年人。

        现代研究证实,脾虚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对外防御能力减退而经常感冒、腹泻,对内防突变能力减退而易患癌症。与脾虚有关的疾病有消化不良、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慢性结肠炎、小儿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轻度脾虚可通过饮食调养纠正,宜常吃红枣、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糯米粥、小米粥、牛肉汁、蜂王浆、麦芽糖等健脾食品。

        治疗脾虚的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等。

        此外,平时饮食宜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或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一般以次日没有疲劳感为宜。

        3脾虚的类型

        脾虚的类型: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脾虚的症状:

        1、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

        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2、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3、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4、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5、如厕宿便异常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脾虚治疗方法:

        1、附片狗肉汤

        材料:附片,狗肉,盐适量。

        做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2、山楂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山楂5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薏苡仁、粳米洗净,放于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烧开后,加入山楂,小火慢熬成粥,再加白糖适量。分两次空腹服用。

        功效:健脾止泻、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

        3、山药苡仁粥

        材料: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4、参苓粥

        材料: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做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4根治脾虚的中药方

        根治脾虚的中药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处方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克 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虚风上扰,致成痰厥头痛,证见头痛如裂,目眩头晕,胸脘烦闷,恶心呕吐,痰唾稠粘,气短懒言,四肢厥冷,不得安卧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带热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补脾胃,养元气;干姜、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大麦蘖面、陈皮理脾胃,助消化;黄柏以制苍术之爆,并能降内伏之虚火。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的功效。

        摘录《脾胃论》卷下

        白茯苓陈皮丸

        别名缓中丸

        处方白茯苓1两,陈皮1两,干生姜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六脉俱弦而指下虚。食少而渴不止,心下痞、腹中或痛,或窄狭如绳束之急,小便不利,大便不调,精神短少。

        用法用量缓中丸(《卫生宝鉴》卷五)。

        如脉弦或腹中急甚,加甘草3钱(炙);秋减姜1半。

        摘录《洁古家珍》

        脾虚的食疗

        一、脾气虚

        临床表现

        主症: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副症: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

        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药膳参苓粥

        组成: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二、脾阳虚

        临床表现

        主症:腰膝冷痛,经久泄泻,面浮肢肿。

        副症: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下利,或腹胀如鼓。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

        药膳附片狗肉汤

        组成:附片,狗肉,盐适量。

        方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三、中气下陷

        临床表现

        精神倦怠,少气懒言,纳谷不香,面色白,腹胀便溏。重则见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症。

        药膳绿豆糯米猪肠

        组成:绿豆60g,糯米30g,猪大肠300g。

        方法:先将猪大肠彻底清洗净,绿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把绿豆、糯米放人猪大肠内并加水适量,肠两端用线扎紧,放沙锅内加水煮2小时左右即可。隔日服1次,连服7~8日为1疗程。

        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通便止痢。适用于湿热下痢,便血,痔疮初起,脱肛等症。

        4、脾不统血

        临床表现

        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药膳山药苡仁粥

        组成: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方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5脾虚的自我判断方法

        脾虚的自我判断方法

        1、摸鼻尖

        先摸额头,感觉身体的正常温度,再摸鼻尖,如果觉得鼻尖凉,那就可能是脾虚了。

        2、看嘴唇颜色

        唇色淡白的,属于血虚,脾阳虚。

        3、口水多

        舌淡,有白腻苔。属于脾虚有湿、湿浊上泛。就是清的不能生化,浊的上来。于是口水就多。此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可以治疗。

        脾虚的人如何选择食物

        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灿米、锅巴(焦锅)、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证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笕莱、茭白、葛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绿豆腐、肢麦等。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有鸭肉、猪甲鱼肉、牡颇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有养山檀、萝卜、香菜等。

        脾虚食疗参考方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大枣

        性温,味曾,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两干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甲养脾”的记载。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搪、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健脾也可用山药、白术、意米、土豆、白扁豆、红薯等,通常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用它们熬粥、婉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效果会更好。

        4、厥麻薏米养生粥

        厥麻还有个响亮的名称,又叫“人参果”。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补气益血的功效。而薏米(薏仁米)的除湿功能已为大家熟知。

        烹制方法:先将厥麻、薏米浸泡1小时,山药洗净切片,大米和红枣适量。将水烧开后,放入食材。再次开锅后,换成小火,熬制30分钟。

        厥麻还可以与肉类一起烹调,比如厥麻炖羊肉,有温中暖下,健脾养胃的功效。适合病后贫血、脾肾阳虚的人食用。对于脾虚的人,不妨多吃一些厥麻。

半夏白术天麻汤怎么吃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要成分都是比较常见的珍贵药材,那么半夏白术天麻汤有哪些功效呢?半夏白术天麻汤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半夏白术天麻汤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怎样治疗?

       半夏白术天麻汤制作比较简单,但是是药的就要注意,不能够随便就胡乱的喝了,那么应该怎么吃半夏白术天麻汤呢?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用法是: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带热服。

       如果不清楚的,最好在买药材的时候跟药店的人员和医院的人员询问清楚,不要等熬好药了才手忙脚乱的去问。

       概述因中耳、乳突在解剖上的特殊性,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极易向邻近及远处组织扩散,引起各种并发症,称为“耳源性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脂瘤型中耳炎,骨疡型中耳炎次之,单纯型中耳炎较少,多由于脓液引流不畅、骨质破坏严重、机体抵抗力差、致病菌毒力强等因素引起。感染扩散途径有通过破坏或缺损的骨壁、解剖通道或未闭骨缝及血行途径。根据出现并发症的部位分为颞骨、颅内和颅外3大类,较常见的颅外并发症有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耳源性面瘫等;颅内并发症有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耳后附骨痈患者觉耳痛较剧,伴高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脓耳面瘫患者自觉面肌功能减退或消失,不能提额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漏气,口涎外流,不能自收;脓耳眩晕患者自觉眩晕阵发性发作,恶心呕吐,喜闭目静卧,活动时或每遇刺激时眩晕发作。

       中医学称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为脓耳变证,是指由脓耳变生的病证,多因脓耳邪毒炽盛,或治疗不当,邪毒久蕴,腐蚀骨质,脓汁流窜,邪毒扩散而成。

       治疗一、耳后附骨痈1.热毒壅盛证症状脓耳病程中,耳流脓突然减少,耳内及耳后疼痛加剧。发热、头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或滑数;检查外外耳道后上壁塌陷,有污秽脓液或肉芽,鼓膜穿孔,耳后完骨红肿压痛,甚将耳廓推向前方,数天后肿处变软波动,穿溃溢脓。方一龙胆泻肝汤来源《医宗金鉴》组成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

       功效泻火解毒,祛腐排脓。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清泻肝肺火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小便,引热外出;生地、当归滋阴养血,祛邪而不伤正。

       按语壮热者加二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加强清热解毒作用;痛甚加乳香、没药以行气活血止痛;脓成未溃者加穿山甲、皂刺以消肿溃坚。方二仙方活命饮来源《外科发挥》组成金银花20克,天花粉15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穿山甲6克,皂刺10克,贝母10克,陈皮10克,防风6克,白芷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金银花、天花粉、生甘草清热解毒;当归、赤芍活血散结;乳香、没药散瘀止痛;穿山甲、皂刺活络消肿;贝母、陈皮化痰散结;防风、白芷祛风止痛。全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功效。

       按语本方适用于肿甚或脓肿溃破者。

       2.气血亏虚,余毒滞耳证症状脓耳日久,耳后流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或兼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唇舌淡,脉细;检查耳后痈肿溃破,溃口经久不愈,形成瘘道,脓稀色白,疮口暗淡。方一托里消毒散来源《医宗金鉴》组成黄芪20克,皂刺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党参12克。

       功效补益气血,托毒排脓。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白芍、当归、川芎等补益气血,双花清解余毒,桔梗、白芷、皂刺排脓。

       按语若疮口暗淡,脓液清稀者加薏苡仁、白扁豆、车前子等健脾渗湿;若脓稠排出不畅者加蒲公英、桔梗、野菊花等清热解毒排脓。方二补中益气汤来源《东垣十书》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2克,柴胡9克,升麻9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功效健脾益气,升举升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补中;当归补血,陈皮理脾行气;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按语本方用于气血不足者。

       二、脓耳面瘫1.热毒壅盛,蒸灼脉络证症状口眼喎斜,耳内流脓,耳痛剧烈;全身发热头痛,口苦咽干,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检查鼓膜充血,穿孔,流脓稠厚味臭,完骨有叩压痛。方一①龙胆泻肝汤合②牵正散来源①《医宗金鉴》②《杨氏家藏方》组成①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②桃仁10克,红花10克,全蝎10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龙胆泻肝汤清肝胆火热而解毒;可加桃仁、红花、全蝎以活血通络,合牵正散以祛风通络。

       按语疼痛剧烈者,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

       2.气血亏虚,湿毒阻络证。

       症状耳内流脓日久,渐发生面瘫,初起者面部运动失灵,迟缓不收,日久患侧肌肤麻木,肌肉萎僻;全身见肢倦无力,食少便溏,唇舌淡白,苔白腻,脉细弱或涩;检查见鼓膜松弛部或边缘性穿孔,流脓污秽味臭,有肉芽或息肉。方一①托里消毒散合②牵正散来源①《医宗金鉴》②《杨氏家藏方》组成①黄芪20克,皂刺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党参12克。②桃仁10克,红花10克,全蝎10克。

       功效托毒排脓,祛瘀通络。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托里消毒散托毒排脓,牵正散祛瘀通络。

       按语脓多者加薏苡仁、冬瓜仁、车前草等利湿排脓。方二补阳还五汤来源《医林改错》组成黄芪120克,当归尾3克,赤芍5克,地龙3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3克。

       功效益气活血通络。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按语本方用于面瘫日久,气血亏虚,脉络瘀阻者。

       三、脓耳眩晕1.肝胆湿热,风扰耳窍证症状眩晕耳痛剧烈,恶心呕吐,动则加重,耳内流脓黄稠,伴耳鸣耳聋;全身伴见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尿赤便秘或发热、头痛、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方一①龙胆泻肝汤合②天麻钩藤饮来源①《医宗金鉴》②《杂病证治新义》组成①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②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8克,栀子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熄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①方中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清泻肝肺火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小便,引热外出;生地、当归滋阴养血,祛邪而不伤正。②本方为治疗兼有热象的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的常用方。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清热为君;石决明平肝潜阳;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共为臣;山栀子,黄苓清热;杜仲、桑寄生补肝肾;益母草活血;夜交藤养心安神、通络;茯苓宁心安神,健脾补中。上药合用,共凑平肝熄风,养阴清热之效。

       按语脾胃虚寒者慎用本方。

       2.脾虚湿困,蒙蔽耳窍证症状眩晕反复发作,头重胀,耳鸣,耳内流脓缠绵难愈,脓液腐臭;全身伴胸闷恶心,痰涎多,倦怠无力,纳少便溏,面色萎黄,舌淡红,苔白润,脉缓弱或濡滑。方一①托里消毒散合②半夏白术天麻汤来源①《医宗金鉴》②《医学心悟》组成①黄芪20克,皂刺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党参12克。②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茯苓10克,橘红10克,甘草6克,生姜2片,大枣5枚。

       功效健脾祛湿,涤痰止眩。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托里消毒散健脾益气,托毒排脓;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涤痰、息风。两方合用共奏健脾祛湿、涤痰止眩之功;按语湿盛者可加泽泻、薏苡仁、石菖蒲以加强利湿化浊的作用。

       3.肾经亏损,邪蚀耳窍证症状眩晕时发,耳鸣耳聋,耳内流脓经久不愈,脓液污秽味臭或如豆腐渣样;全身可伴见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健忘多梦,舌淡红或红绛,脉细弱或细数。方一六味地黄丸来源《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泽泻15克,丹皮12克,山药12克,泽泻10克。

       功效补肾培元,祛邪排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以熟地、怀山药、山芋肉补肝肾、健脾胃,入丹皮、泽泻、茯苓使该方补而不腻。

       按语于偏阴虚者。酌加石决明、生牡蛎等以滋阴潜阳止眩,加蒲公英、二花、皂刺等以祛邪排脓方二肾气丸来源《金匮要略》组成干地黄15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牡丹皮12克,桂枝10克,炮附子3克。

       功效温补肾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加肉桂、附子以补水中之火,鼓舞肾气,通过水火互补,阴阳协调,则肾气自健,肾气自振,正切阴生于阳、阳生于阴之理。

       按语本方用于偏阳虚者。

       四、黄耳伤寒1.热在营血证症状耳内流脓臭秽,突然脓液减少,耳痛剧烈,头痛如劈,项强,呕吐,憎寒壮热,心烦燥扰,但神志尚清,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方一清营汤来源《温病条辨》组成犀角6克,生地黄10克,玄参10克,竹叶心10克,麦冬10克,丹参10克,黄连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

       功效清营凉血,泻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犀角咸寒主清心营;黄连苦寒清心;生地、玄参、麦冬清热滋阴;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丹参凉血透络清郁热。诸药合用共奏泻热解毒而清营凉血之功。

       按语此症型应配合西医治疗。

       2.热入心包证症状耳内流脓臭秽,耳痛、头痛剧烈,高热不退,颈项强直,呕吐,嗜睡,神昏谵语,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方一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等来源《温病条辨》组成玄参心10克,莲子心6克,竹叶卷心10克,麦冬12克,连翘12克,犀角尖6克。

       功效清心开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清宫汤专清心包邪热,犀角清心热;玄参、莲子心、麦冬清心养液;竹叶、连翘清心透热,以使心包邪热向外透达;热盛者加竹沥、瓜蒌等;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均为清心开窍之成药,具有醒神志之效,可酌情选三丹之一。

       按语此症型应配合西医治疗。

       3.热盛动风证症状耳内流脓臭秽,耳痛、头痛剧烈,高热,手足躁动,甚则神志昏迷,筋脉拘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或肢软偏瘫,舌质红绛而干,脉弦数。方一羚角钩藤汤来源《通俗伤寒论》组成羚羊角4.5克,钩藤9克,桑叶6克,菊花9克,生地15克,白芍9克,川贝12克,竹茹15克,茯神9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肝熄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羚羊角、钩藤凉肝息风解痉;桑叶、菊花轻清宣透;生地、白芍、甘草滋阴柔肝缓急;贝母、竹茹清热化痰;茯神宁心安神;按语热盛可加石膏、知母;便秘加大黄、芒硝;口干、舌红绛加水牛角、丹皮、紫草凉血解毒;如有抽搐可选全蝎、地龙、蜈蚣以息风止痉;痰涎盛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今天关于“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解”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