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餐饮文化 餐饮文化

头晕苓桂术甘汤加减

ysladmin 2024-05-06 人已围观

简介头晕苓桂术甘汤加减       我非常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头晕苓桂术甘汤加减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并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供大家深入研究。1.ͷ???߹?????

头晕苓桂术甘汤加减

       我非常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头晕苓桂术甘汤加减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并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供大家深入研究。

1.ͷ???߹????????Ӽ?

2.请问一下 我母亲有美尼尔综合症怎么样来食补

3.苓桂术甘汤的用量

4.周围性眩晕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样治疗

5.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头晕苓桂术甘汤加减

ͷ???߹????????Ӽ?

       湿邪:从开始到严重,会导致14种疾病,内附改善办法! 1、湿邪能导致头晕 湿邪沉重,会阻碍清阳之气的上升,清阳上升的通道被阻碍,就会导致头脑失养,引发头晕。 这种眩晕的人,舌苔一般比较白腻,痰多,胃胀或腹泻。 这种类型的头晕,可以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苓桂术甘汤,把阻碍清阳的湿邪化掉,清气能升达上去自然不晕。 2、湿邪能导致头痛 如果痰湿雍盛,上蒙大脑,就会导致精气输送障碍,大脑得不到营养就会疼痛。 这种疼还带着头脑昏沉,就像被蒙着一样又疼又昏。 用经验方夏蒲礞石汤加减。 3、青春痘 长青春痘,在古代中医典籍中一般认为是热郁导致的。 而现在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许许多多青春痘患者不但有热,还夹杂着湿,湿郁会化热,湿热阻塞毛孔就会导致青春痘。 改善这种类型的青春痘,可以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4、眼袋 水湿在眼袋中不能消散导致的,医圣张仲景称此为「 ”目下卧蚕”,本质是一种水湿病。 这种水湿病一般与脾肾相关,有些严重的肾病会导致眼袋变大,而如果没有严重的症状,只是眼袋变大,最有可能是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的。 可以用健脾药物,令其增加对水湿的运化,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5、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很折磨人的一种小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湿热蕴脾。 这些湿热需要寻找一个出口排泄,最容易就在口腔出来,导致口腔溃疡。 改善要清化湿热,推荐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加减。 6、腹胀、胃胀 有些人是吃多了撑的胀满,有些人则是脾胃有了毛病,运化功能不行了,导致吃进去的食物很难被运化吸收掉,只能堵在那里,人就感觉到胀满。 导致脾胃功能出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种是湿邪困脾,导致脾运化能力低下。 这种人舌头白腻,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四肢沉重,改善要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用平胃散加减可以把困阻脾气的湿邪去掉。 7、冠心病 冠心病,有一个很重要的证型,就是痰浊阻遏心阳。 中医认为,心脏的阳气是让心脏保持收缩的动力,可是由于痰湿太盛,痰湿本身是一种阴邪,痰湿阻遏了心的阳气,就会导致心脏跳动受阻。 8、痛风 中医认为,痛风是湿热下注,湿热邪气阻塞经络(主要是足太阴脾经),经络不通则痛,导致脚部关节剧痛。 急性发作期的改善当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缓解患者的肿痛。 四妙丸加减,可以起到清热祛湿改善关节肿痛的效果。 9、失眠 湿热阻滞中焦,也会造成失眠,因为热邪会从胶结的湿中上熏心神,心神被扰就会失眠。 这种患者一般舌苔比较腻,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改善。 10、肥胖、赘肉 中医认为,肥胖的本质,是脾虚湿停。 你胃好,能受纳,可你的脾不一定强,因为光吃进去的东西不能运化开,堆积在身体里就是肥肉。 这种情况是比较典型的「 ”胃强脾弱”,湿浊越堆越多,最后只能是连喝凉水都长肉。 这种情况,千万别乱吃泻药。 11、女子白带过多 带下病一般还要细分白带还是黄带,白带一般来说是脾虚肝郁导致的,就是说情志不顺畅会导致脾运化不好,脾不运化,湿气就会累积,渗到下边就是白带。 这种情况要疏肝健脾,用傅青主的完带汤加减。 如果是黄带如茶水色,这说明湿邪郁而化热的倾向比较明显,简单说,就是湿热。 这种黄带一般都有异味,傅青主的易黄汤加减效果很好。 12、高血压、高血脂 导致高血压的证型,有一种,是血液中的痰浊太多导致的,只有把血液中粘稠的痰浊去掉,血压才能恢复。 如果舌苔白腻,可以用平胃散加减;如果湿热明显,舌苔黄腻,可以用三仁汤加减。 13、糖尿病 糖尿病有一种类型,就是湿热内阻导致的。 对于这种湿热阻滞型的,可以用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饮加减治疗。 14、脂肪肝 脂肪肝很大程度上是肝胆湿热导致的。比较严重一点的,就会觉得胁肋部胀闷,不舒服,脾气也比较急躁,舌苔看上去不太干净,发黄,口中感觉粘粘的。 这时候要清一下肝胆的湿热,比如茵陈蒿汤加减。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请问一下 我母亲有美尼尔综合症怎么样来食补

       2者都是治疗中焦痰饮的

       指迷茯苓丸化痰之力大于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更适合于中焦阳虚不能运化水湿的患者,当我们看到患者两肋胀满、头晕心慌、苔白滑或者苔白腻、脉沉弦或弦滑者可以用苓桂术甘汤。

       如果患者咳嗽痰多可以用指迷茯苓丸,指迷茯苓丸用半夏降逆化痰、枳壳行气破痰、芒硝使体内痰湿由大便而出,茯苓健脾化湿杜绝痰饮生化之源。

苓桂术甘汤的用量

       1,赵锡武教授堪称名医。赵老治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症),认为其中不少属于痰饮所致,常投加味苓桂术甘汤。方为;茯苓六钱、桂枝三钱、白术四钱、甘草三钱、泽泻八钱、半夏六钱、生姜四钱、陈皮五钱、生龙骨、生牡蛎各八钱。不用辨证,服之则效。据余临床体会,若服赵老方不验,则为血虚头晕,服枣仁(炒)三钱(或柏子仁三钱)、山药三钱、五味子三钱、当归三钱、龙眼肉三钱,可愈。 ‘

       《金贵发微》:防旋汤。治疗精神恍惚,开目则旋,闭目则安,邓铁涛称其为治疗虚正眩晕的好方。党参9克,萸肉15克,熟地3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川芎15克,半夏9克,白术30克,天麻9克,陈皮3 克。(邓铁涛治疗眩晕尚推崇温胆汤和泽泻饮)

       来春茂:龙眼肉60克,荷叶顶两个煎服。用此治疗眩晕,有药到病除之功,昔岁老母常用之。耳原性眩晕证属血虚者,用此方为主,随证加味,效佳。

       来春茂:如苓桂术甘汤原为仲景治疗“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的通阳化饮之方,我常用其合小半夏茯苓汤治疗美尼尔氏病引起的眩晕、呕吐,效果很理想。

       利多卡因合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眩晕。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通常用曲克芦丁治疗,但部分患者使用曲克芦丁治疗疗效不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利多卡因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眩晕,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利多卡因2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和川芎嗪200m 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疗程7天。

       2,你不妨试试:泽泻30克,炒白术45克,用水一碗半,煎至半碗,温服,一般4小时后症状就好转,记得白术一定是炒白术。

       3,中医用药贵在一个辨字,不论是辨证还是辨病,辨当为重.故遣方用药辨字为先.单纯一方一药亦可治病,但不会知其所以然.只闻西医之美弥氏征不可枉加方药.

       最后还是建议去医院瞧瞧才是上选

周围性眩晕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样治疗

       2者都是治疗中焦痰饮的

       指迷茯苓丸化痰之力大于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更适合于中焦阳虚不能运化水湿的患者,当我们看到患者两肋胀满、头晕心慌、苔白滑或者苔白腻、脉沉弦或弦滑者可以用苓桂术甘汤。

       如果患者咳嗽痰多可以用指迷茯苓丸,指迷茯苓丸用半夏降逆化痰、枳壳行气破痰、芒硝使体内痰湿由大便而出,茯苓健脾化湿杜绝痰饮生化之源。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从角度看,气血虚弱、肝阳上亢、外感六*,内伤气血脏腑,皆可导致眩晕,包括“真眩晕”和常见的头晕眼花。以风火、湿痰、正虚者居多。外感眩晕有风眩、风热眩晕、风寒眩晕、燥火眩晕、暑湿眩晕、中暑眩晕等。内伤眩晕有气虚、血虚、失血、阳虚、肾虚、气郁、肝阳、肝火、湿痰、痰火、痰饮、停饮、风痰等。分述如下:

       真眩晕:多见于内耳病变。症见眩晕突然发作,自觉自身或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并伴呕恶。治宜和中化痰,随症选用二陈汤(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泽泻汤(《金匮要略》:泽泻5、白术2)加减。

       风眩,又称风头眩,由于体虚,风邪入脑所致。症见头晕眼花,呕逆,甚则厥逆,发作无常,伴有肢体疼痛。治宜扶正祛风。随症选用川芎散(《丹溪心法附余》:山、甘菊花、、茯苓、川芎、山茱萸肉)、独活散(《外台秘要》:独活、白术、防风、细辛、、干姜、蜀天雄、桂心、栝蒌)等方。

       风邪眩晕,由外感风邪所致。症见头痛,骨节烦痛,身热多汗,上气喘逆,躁扰时眩。治宜解表祛风为主,方用羌活防风汤(《病因脉治》:羌活、独活、柴胡、前胡、防风、荆芥、甘草、川芎)加减。

       风热眩晕:因风热上壅所致。症见头目昏眩,甚至旋晕欲倒,胸中不舒,呕吐等。治宜祛风清热为主。随症选用羌活汤(《兰室秘藏》:炙甘草、泽泻、酒洗栝蒌根、白茯苓、黄柏、柴胡、防风、黄芩、酒黄连、羌活)、防风通圣散(《宣明论》:防风、荆芥、麻黄、连翘、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大黄(酒蒸)、芒消、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等。

       寒邪眩晕:外感寒邪所致。症见身热无汗,恶寒拘紧,头痛身痛,时时眩冒(自觉头昏重眼前发黑欲倒)。治宜解表散寒为主,方用羌活败毒汤(《病因脉治》:羌活、防风、广皮、甘草)加减。

       燥火眩晕:外感燥热之邪所致。症见身热烦躁,口渴引饮,夜卧不宁,头眩眼黑,小便赤涩,脉躁疾。治宜清火润燥,随症选用柴胡清肝饮(《病因脉治》:柴胡、青皮、枳壳、栀子、木通、钩藤、苏梗、黄芩、知母、甘草)、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竹叶、石膏、半夏、麦冬、、炙甘草、粳米)等。

       暑湿眩晕:暑季外感湿邪所致。有湿热眩晕和寒湿眩晕之分。湿热眩晕,症见头昏目眩,身热自汗,面垢背寒,烦渴引饮,脉虚数。治宜清暑化湿。随症选用白虎汤、黄连香薷饮等。寒湿眩晕,症见头晕,恶寒,身重痛,转侧不利,脉虚缓。治宜化湿散寒,方用羌活胜湿汤合术附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炙甘草、藁本、川芎、防风、蔓荆子。《类证活人书》术附汤:白术、炮附子、炙甘草),或藿香正气汤(《局方》:藿香、苏叶、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半夏曲、厚朴、桔梗、白芷、炙甘草)。

       中暑眩晕:又名冒暑眩晕、感暑眩晕,因中暑邪所致。症见眩晕欲仆,身热,口渴,烦躁,甚则昏不知人,脉虚。治宜解暑化湿。随症选用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孩儿参、黄连、石斛、竹叶、麦冬、荷梗、甘草、知母、粳米、西瓜翠衣)、黄连香薷饮(《医方集解》:香薷、厚朴、扁豆、黄连)等。

       气虚眩晕:症见头晕眼花、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脉虚,遇劳则发。用四君子、补中益气等。

       血虚眩晕:多由失血、热伤营血、心火炽盛或心脾气虚引起。眩晕而见五心烦热,不寐,盗汗,形体消瘦,舌红脉细者属阴虚。若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心悸,纳少者属心脾两虚。治宜滋阴养血或益气生血。随症选用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黄芪、当归)、知柏四物汤(《症因脉治》:当归川芎知母黄柏白芍熟地黄)、归脾汤(《济生方》: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等方。

       阳虚眩晕:因阳气不足,清阳不能升达头部所致。症见头晕头痛,恶寒,耳鸣耳聋,或眩晕欲倒,气短自汗,手足冷,脉沉细;或晨起头晕,片时自定。治宜温阳补气。随症选用三五七散(《世医得效方》:、附子、细辛、甘草、干姜、山茱萸、防风、山)、参附汤(《妇人良方》:、熟附子、生姜、大枣)、正元饮(《丹溪心法》:红豆、、肉桂、附子、川芎、山、乌、干葛、川乌、干姜、白术、甘草、茯苓、陈皮、黄芪)下黑锡丹。

       肾虚眩晕:因肾精不足,不能上充脑髓所致。症见头晕,耳鸣,神疲,健忘,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者属肾阳虚,治宜补肾温阳,随症选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心烦内热者属肾阴虚,随症选用左归丸、知柏地黄丸等。本证可见于西医所谓神经衰弱、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

       气郁眩晕:多因七情郁结,气郁生痰所致。症见精神抑郁,心悸怔忡,面部时时发热,眉棱骨痛。治宜安神化痰。可随症用“十四友丸”(《证治要诀》:熟地、酸枣仁、茯苓、茯神、、蛤粉、远志、、当归、肉桂、柏子仁、紫石英、黄芪、辰砂、龙齿),或茯神汤(《奇效良方》:茯神、独活、黄芪、远志、防风、生姜、甘草、、当归、牡蛎、白术、苁蓉、附子)、玉壶丸(《世医得效方》:、麦冬、山、前胡、熟地、枳壳、远志、茯苓、茯神、半夏、黄芪、甘草)等方。

       肝阳眩晕:多因情志不舒,肝阴暗耗,肝阳上僭所致。症见头晕头痛,睡眠不宁,易怒,脉弦。治宜平肝潜阳为主,方用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益母草、山栀、黄芩、牛膝、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加减。肝阴偏虚者,心烦少寐,舌红少苔,治宜滋养肝肾之阴,方用二至丸、杞菊地黄丸。本证可见于西医之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

       肝火眩晕:由肾水亏少,肝胆相火上炎所致。症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脉弦数。偏火旺者,用龙胆泻肝,偏阴虚者,用知柏地黄。

       湿痰眩晕:因痰湿壅遏所致。症见头目昏重,胸闷,呕恶,体多肥胖,舌苔白腻,脉濡。治宜燥湿化痰。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陈汤加减。偏于气虚者,宜六君子汤。

       痰火眩晕:因痰浊挟火,上蒙清阳所致。症见眩晕,头目胀重,心烦而悸,恶心,泛吐痰涎,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降火,随症选用清上丸(《赤水玄珠》:石菖蒲、酸枣仁、胆南星、茯苓、黄连、半夏、神曲、橘红、僵蚕、青黛、木香、柴胡、竹沥)、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等。

       痰饮眩晕:因脾虚痰饮内停,上蒙清窍所致。症见眩晕头重,胸闷呕吐,痰多气促。治宜健脾化饮为主,随症选用苓桂术甘汤、指迷茯苓丸(《医门法律》:半夏、茯苓、枳壳、风化硝,以姜汁糊丸)、二陈汤等。

       停饮眩晕:多饮中阳不运,水饮内停所致。症见头目眩冒,怔忡心悸或脐下悸,呕吐涎沫。治宜通阳化饮,随症选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等。

       风痰眩晕:因风痰壅闭所致。症见头晕头痛,两目昏花,肩背拘急,身重多睡,胸闷心悸,呕吐痰涎。治宜祛风化痰,随症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丸、白附子丸(《丹溪心法》:全蝎、白附子、南星、半夏、旋复花、甘菊、天麻、川芎、橘红、僵蚕、干姜)等。

       上述种种,同中有异,诊断似是不易。实际上,只要从脉象、舌象入手,重点辨别虚实,气、血、痰,风、火、湿、燥、寒,便不难做到同中求异,准确辨证,恰当用。

       1.饮证:陈某某,女,52岁。大便秘结,5-6日一行,坚如羊屎,伴有口渴,但又不能饮,自觉有气上冲,头晕,心悸,胸满。每到夜晚上冲之势加甚,而头目昏眩则更甚。周身轻度浮肿,小便短少不利,面部虚浮,目下色青,舌胖质淡,苔则水滑。处方: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0g,炙甘草6g。服2剂,头晕、心悸与气冲等证均减。二诊仍于上方加肉桂3g,泽泻12g,服2剂,口干止,大便自下,精神转佳,冲气又有进一步的减轻。三诊用苓桂术甘与真武汤合方,服3剂,诸证皆除。

       2.咳嗽:胡某某,男,34岁,少年体弱,常患咳嗽,吐痰沫,轻则用生姜擦背即愈,重则延医治疗,至成年后,每发则背心怕冷,需热手按摩觉舒,屡发屡治,难获远效。近因伤风,旧病又发,咳唾清痰,头晕目眩,胸胁胀满,口淡食少,心下如有物跳动,背部怕冷如掌大之处尤甚。脉沉细而弦,舌嫩,苔白滑,无发热身疼证,呼吸短浅难续,尿清量少,大便自调。宜用温阳化饮之苓桂术甘汤。茯苓4钱,桂枝2钱,焦术2钱,炙草2钱,外用药饼熨其背部冷处。5剂药尽,诸证悉平,现已观察2年,竟未复发。

       3.咳而遗尿:姜某某,女,35岁,农民。患者于1962年6月生产一孩(第4胎),产后匝月,感受寒邪,引起咳嗽。咳嗽1月余即发现咳嗽时小便滴滴而出,夜间咳嗽尤甚,小便淋漓尤多,曾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显效。胸部X线透视正常,听诊两肺底部有稀疏湿性罗音,未见其他异常病变。就诊时病已逾16个月,咯痰不多而色白,纳食正常,舌苔薄白,脉象弦细。处方:茯苓15g,桂枝6g,白术9g,甘草3g,服药3剂症大减,服6剂咳止,尿遗亦愈。

       来源:《伤寒论》

       好了,关于“头晕苓桂术甘汤加减”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头晕苓桂术甘汤加减”,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