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味佳肴 美味佳肴

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_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是多少

ysladmin 2024-05-03 人已围观

简介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_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是多少       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1.?麦门冬汤的功效与作用2.麦门冬汤是什么 由哪些成分组成3.2022-7-18黄芪

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_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是多少

       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

1.?麦门冬汤的功效与作用

2.麦门冬汤是什么 由哪些成分组成

3.2022-7-18黄芪人参汤——补益脾肺,祛湿和中

4.麦冬煲汤的做法大全

5.竹茹麦门冬汤简介

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_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是多少

?麦门冬汤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 。麦门冬汤,中医方剂名。那么是什么?与,下面具体来看看。

        方剂名

        麦门冬汤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麦门冬42g,半夏、甘草各6g,人参9g,粳米3g,大枣4枚。

        方歌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次方珍。

        方解

        本方所治虚热肺痿乃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所致。虽在肺,其源在胃,盖土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则肺之阴津亦亏,终成肺胃阴虚之证。肺虚而肃降失职,则咳逆上气;肺伤而不布津,加之虚火灼津,则脾津不能上归于肺而聚生浊唾涎沫,随肺气上逆而咳出,且咳唾涎沫愈甚,则肺津损伤愈重,日久不止,终致肺痿。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虚热内盛,故手足心热。胃阴不足,失和气逆则呕吐;舌红少苔、脉虚数为阴虚内热之佐证。治宜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益气生津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不仅气机逆上,而且进一步灼津为涎,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兼作使药。

       

        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主治

        肺痿。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配伍特点

        一是体现“培土生金”法;二是于大量甘润剂中少佐辛燥之品,主从有序,润燥得宜,滋而不腻,燥不伤津。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虚热肺痿的常用方,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舌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

        加减化裁

        若津伤甚者,可加沙参、玉竹以养阴液;若阴虚胃痛、脘腹灼热者,可加石斛、白芍以增加养阴益胃止痛之功。

        使用注意

        肺痿属于虚寒证者,不宜使用本方。

        文献摘要

        1、《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并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2、《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7:“火逆上气,夹热气冲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以麦冬生津润燥,佐以半夏,开其结聚;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概施补益于胃土,以资肺金之胁,是为肺虚有热津短者立法也。亦所以预救乎肺虚而有热之痿也。”

        以上就是麦门冬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频道。

        、、、、与

麦门冬汤是什么 由哪些成分组成

        肺中干燥,干咳,总有股气冲上了导致咳嗽,这是阴虚肺萎的表现,我们需要给它滋养肺阴,降逆下气止咳。

        对于温燥引起的咳嗽发烧,咳痰大概也就这样组方了,首先用清肺的,一般的温热就用桑叶 ,如果不过就加石膏、知母 的,如果有胸中烦闷可以用栀子、豆豉 。然后加上滋阴润燥的,比如杏仁、生地、沙参、麦冬、麻仁 等,如果伤阴得比较厉害了,就加上血肉有情之品,阿胶 ;再观察有没有痰,有痰的话就加上化痰的中药,比如杏仁、薏苡仁、桃仁、枇杷叶、浙贝母、川贝母、瓜蒌 等。

        今天要讲的是麦门冬汤,它不是单纯的肺的问题,它是肺和胃的阴虚导致整个人比较干,表现为干咳或者咳一下黏黏的痰一样的东西,嘴巴干燥,咽喉干燥,舌头也很干,没有什么苔,脉象跳得比较快,但比较虚。

        胃津不足,虚火上炎,灼伤肺阴,肺金清肃的功能就受到影响,虚火灼津而为黏液。

        肺虚则气无所主,出现呼气气短喘促的情况。

        咽喉是气管与食管开口的地方,肺胃都阴伤,津液都无法上承滋养,就出现了咽喉干燥。

        麦门冬汤是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组成。

        它这个治疗的是阴虚,没有非常的明显的内热,所以这里主要是滋阴祛痰降逆养胃的中药组成。

        方中重用麦门冬 甘寒清润,滋养肺胃两经,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以清虚热。

        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组合起来益胃气,养胃阴,中气充盛,则津液自能上归于肺。

        肺胃气逆,导致有股气一直往上冲,所以佐以少量半夏 降逆下气,化其痰涎。

        甘草 还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

        全方组合起来起到清养肺胃,降逆下气的作用。

        平时用的时候抓住辩证的要点,咳唾涎沫,短气喘促,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如果阴伤得比较厉害,可加上一些养阴的药,比如生地、南北沙参、玉竹 等。

        如果胃阴亏耗比较厉害,可以加上石斛 来治疗。

        这边把文中出现的一些中药材链接放在下面,感兴趣的可以点击 蓝字 进一步阅读。

        生地:生地,秋冬季节 养生 炖汤佳品,味道好,清热凉血,止血,养阴

        麻仁:火麻仁,常和米混在一起粥,是润肠通便之佳品,适合经常便秘的人

        栀子:栀子花开,很唯美,栀子成熟,也很有用,清心除烦善解人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梗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此方珍。

        好了,今天的方剂科普就到这了,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待大家 转发,关注,赞赏 你是否有感冒好后,咳嗽迁延不愈,麦门冬汤就适合这种情况,你觉得呢? 欢迎在评论区 留言 ,每日一起学习。

2022-7-18黄芪人参汤——补益脾肺,祛湿和中

       是中医一种药方的名字,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组成。

       麦门冬汤主治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胃阴不足证。

       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

       该方多运用在治疗肺胃阴虚,气机上逆所致咳嗽或呕吐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口干呕逆,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扩展资料

       该方中含有较多麦门冬,虚寒泄泻、湿浊中阻、风寒或寒痰咳喘者均禁服。

       1、《品汇精要》:“寒多人不可服。

       2、《药性纂要》:“胃寒而多湿痰者勿用。”

       3、《本经逢原》:“风热暴咳,咸非所宜。麻疹咳嗽,不可误用。”

       4、《本草经疏》:“虚寒泄泻、痘疮虚寒作泻、产后虚寒泄泻者,咸忌之。”

       百度百科-麦门冬

       百度百科-麦门冬汤

麦冬煲汤的做法大全

       一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又感受湿热。

       二是阴血不足。

        治疗上李东垣主张“当先助元气,理治庚辛(大肠、肺)之不足”。

        故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当归补血和阳,麦冬、五味子生津,苍术燥湿,橘皮、神曲消食和中,黄柏清热燥湿,升麻升阳 。

        验案精选

        来源《脾胃论》卷中。本方又名黄芪人参五味子麦门冬汤。

        组成黄芪一钱,如自汗过多,更加一钱升麻六分人参去芦白麦门冬去心苍术无汗更加五分白术以上各五分黄柏酒洗,以救水之源炒曲以上三分当归身酒洗炙甘草以上各二分五味子九个

        用法上咬咀,都和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或空心服之。忌酒、湿面、大料物之类,及过食冷物。

       功效补益脾肺,祛湿和中。

       主治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软,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因劳役气虚,伤大肠也或热厥而阴虚,或寒厥而气虚。自汗。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视物疏睛无所见。食不下,或食人即饱,全不思食。小便频数,大便难而结秘。卧而多惊,小便淋溲,大便后有白脓,或只便白脓。胃脘当心而痛,两胁痛或急缩。脐下周遭,如绳束之急,甚则如刀刺,腹难舒伸。胸中闭塞,时显呕哕,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强。腰、背、胛眼皆痛,头痛时作。

       方解本方主治证颇多,其病机大致有二:

       一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又感受湿热。

       二是阴血不足。

       治疗上李东垣主张“当先助元气,理治庚辛(大肠、肺)之不足”。

       故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当归补血和阳,麦冬、五味子生津,苍术燥湿,橘皮、神曲消食和中,黄柏清热燥湿,升麻升阳。

       验案精选

       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女.47岁,1996年10月4日初诊。

       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近5年,加重月余,自服胃苏冲剂、胃复春片、养胃冲剂等,未见效果来诊。

       症见:面色欠华、倦怠乏力、胃脘部隐痛作胀,有时嗳气,纳谷不馨,舌质淡,苔薄黄腻,脉濡细。胃镜病理检查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伴不典型增生。

       中医诊断:胃脘痛。治宜健脾益气为主,佐以通络清热之品。

       方投黄芪人参汤,黄芪15g,升麻6g,党参15g,陈皮6g,麦门冬10g,苍术10g,白术12g,黄柏12g,焦六曲10g,酒当归10g,炙甘草6g,五味子6g。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1周后复诊,自觉胃脘痛、嗳气明显改善,再服2周,胃脘痛、嗳气基本消失,胃纳亦增,面色始转红润。又连服2个月。复查胃镜病理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不典型增生已消失。

       2.小儿夏季热宋某,男,9岁,1996年5月25日初诊。每年春末夏初即出现发热,体温多波动在37.5℃~38℃之间,伴纳差、身倦乏力,消瘦,立秋后自然好转,反复发作3年,曾多次前往儿科诊治,均诊断为夏季热,予能量合剂、抗生素等治疗无效,乃转中医科治疗。舌质淡红,苔薄黄,脉虚数。

       证属中医“疰夏”,病由素体阴虚脾弱,兼挟湿邪,人夏阳气外泄,中气不足,脾失运化,暑湿困脾所致。

       黄芪人参汤加减:太子参30g,黄芪、麦冬、佩兰、青蒿、白术、炒神曲各9g,苍术、陈皮、当归各6g,升麻、黄柏、炙甘草、五味子各3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100ml。上方服6剂,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精神转佳,食欲转佳。效不更方,再服8剂,诸症悉除,体重见增,随2年未见复发。

       3.痿证石某,女,52岁,1996年10月2日初诊。患者自同年3月始神疲乏力,经多间医院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夏收时勉强参加,尔后症加重。双足软乏行走困难,短气懒言,巅顶及眉骨疼痛较剧。

       曾去市某医院诊治,经检验、X线摄片等多项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予以谷维素等西药治疗罔效。人日趋消瘦,睡眠不安,由其女陪同应诊。

       刻见神疲乏力,短气懒言,足软行走困难,四肢不温,面色白无华,形体消瘦,睡眠差,不欲食,稍多食则脘中胀满,时嘈杂似饥,嗳气,胁下痛,口苦不干,小便时黄,大便正常,舌淡、舌体瘦小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症乃中气虚弱,黄芪人参汤加减。

       处方:黄芪50g,白人参、升麻、陈皮、苍术

        白术、当归、秦本、黄柏、白芷各10g,五味子、甘草各6g,神曲、麦冬。15g,服上方5剂后,纳增,精神亦好转,巅顶及眉骨疼痛亦明显减轻,各均好转,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转和缓。效不更方,守方以党参10。

       易白参,去黄柏,再服5剂,诸症皆失。

       临床应用

       创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组成为:黄芪20g,人参、苍术、神曲各10g五味子5g,升麻6g,陈皮、白术、当归各10g,麦冬15g,黄柏8g,炙甘草郁金各10g,三七、丹参15g。治疗10天后判定疗效,总有效率98.4%。大便秘结加大黄,大便溏泄、苔白厚加厚朴、法半夏;腹痛加元胡、白芍;头痛加葛根、杭白菊;失眠加合欢花、炒憙仁。

       临证提要黄芪人参汤具有补脾肺气阴、清热燥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脾胃病、痿证等治疗,也可用于脾胃虚弱,夏伤于暑,暑湿困脾之疰夏。

       其病机为气阴两虚、兼夹湿热。暑热甚加佩兰、青蒿芳香化湿解暑,头痛白芷、藁本祛风止痛。兼血瘀者郁金、丹参、三七活血化瘀。

       黄芪人参汤见症较多,临证需要依照李东垣提出的加减法灵活应用,具体如下。

       头痛,目中溜火,加黄连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头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热,加蔓荆子、川芎以上各三分,藁本、生地黄以上各二分,细辛一分。

       气短,精神如梦寐之间,困乏无力,加五味子九个。

       胸中气滞,加青皮一分或二分,橘皮倍之,去其邪气。此病本元气不足惟当补元气,不当泻之。如气滞大甚,或补药大过,或病患心下有忧滞郁结之事,更加木香、缩砂仁以上各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仁二分,与正药同煎。

        心下痞闷,加黄连二分或三分。

       胃脘当心痛,减大寒药,加草豆蔻仁五分。胁下痛或缩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

       腹痛不恶寒者,加白芍药五分,黄芩二分,减五味子。

       大便涩滞,隔一二日不见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润也,加当归身、生地黄、麻子仁泥以上各五分,桃仁三枚(汤泡去皮尖另研),如大便通行,所加之药勿再服。如大便又不快利,勿用别药,如不利者,非血结血秘而不通也,是热则生风,其病患必显风证,单血药不可复加之,止常服黄芪人参汤药,只用羌活、防风以上各五钱,二味,哎咀,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去渣,空心服之,其大便必大走也,一服便止。

       小便快利,不黄涩者,只加泽泻二分,与二术上下分消其湿。

       痿者,四肢痿软而无力也,其心烦冤不止。厥者,气逆也,甚则大逆,故曰厥逆。

       其厥痿多相须也,加白茯苓二分、泽泻四分,猪苓、白术以上各一分。

       行步不正,脚膝痿弱,两足欹侧者,已中痿邪,加酒洗黄柏、知母三分或五分,令二足涌出气力矣。

       夫痿者,湿热乘肾肝也,当急去之。不然,则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必腰下不能动,心烦冤而不止也。

       若身重减,气不短,小便如常,及湿热之令退时,或所增之病气退者,不用五味子、泽泻茯苓、猪苓、黄柏、知母、苍术、白术之药,只根据本病中证候加减。

       常服药亦须用酒黄柏二分或三分,如更时令,清燥之气大行,却加辛温泻之。

       汗大泄者,津脱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六枚,炒黄柏五分,炒知母三分。

竹茹麦门冬汤简介

       党参麦冬瘦肉汤

       材料:猪瘦肉500 克,党参60 克,生地黄30 克,麦冬30 克,红枣10 个。

       1、首先,党参、生地黄、麦冬、红枣(去核)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

       2、然后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食用。

       食疗价值:本汤有滋养阴液润燥之功效。汤中党参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生津的作用。生地黄性味甘寒质润,有滋阴养血润燥的作用。麦冬性甘,味微苦,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麦冬炖菜鸭汤

       材料:麦冬 6g 莲子 23g 老鸭 358g

       做法:

       1.将老鸭放入汤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 大火煮滚。

       2.将水倒掉,洗净老鸭。

       3. 一次性注满清水, 放入莲子、麦冬,大火煮滚。

       4. 再煮5分钟, 倒入电炖锅内, 通电,煲2小时。

       5. 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 拌匀,断电;盛入碗中即可美美享用啦。

       食疗价值:清热润肺,滋补养生,益气养血。

       目录 1 拼音 2 《医统》卷四十七 2.1 竹茹麦门冬汤的别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竹茹麦门冬汤的用法用量 2.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竹茹麦门冬汤 1 拼音

        zhú rú mài mén dōng tāng

2 《医统》卷四十七 2.1 竹茹麦门冬汤的别名

        竹茹麦冬汤

2.2 组成

        淡竹茹、麦门冬各等分。

2.3 主治

        大病后,表里俱虚,内无津液,烦渴心躁,及诸虚烦热,不恶寒,身不痛。

2.4 竹茹麦门冬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7钱,水2钟,煎8分,不拘时候。

       

2.5 附注

        竹茹麦冬汤(《赤水玄珠》卷十四)。

古籍中的竹茹麦门冬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治法

        服药亦吐。脉洪大而数。此皆实热者也,宜竹茹汤,麦门冬汤清之。若食积多者,用二陈加神曲、麦芽、黄连、保...

《普济方》:[卷二百六呕吐门]热呕

        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五不吐利,忌海藻竹茹汤(出济生方)治胃受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止。葛...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药方

        热留胃中,证与竹茹汤相合。亟煎一服与之,遂安。麦门冬汤治烦热呕逆,食下即吐。麦门冬竹茹茅根生姜人参(...

《症因脉治》:[卷二噎膈论]外感噎隔

        呕吐隔食。麦冬知母石膏枇杷叶葛根山栀黄芩陈皮甘草竹茹人参白虎汤知母石膏粳米人参甘草天花粉三一承气汤治...

《类证治裁》:[卷之一燥症论治]附方

       好了,关于“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麦门冬汤组成配方及剂量”,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